珍珠岩粒径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张乃于1,闫双堆1*,任 倩1,王春梅1,刘利军2

(1.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太原030027)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粒径珍珠岩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方法】设置大(1~3 mm)、中(50~200μm)、小(<50 μm)3种粒径珍珠岩处理,对其表面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各处理的吸水及在不同温度下的保水性能;向土壤中施加大、中、小3种粒径珍珠岩,通过盆栽与土壤水分入渗试验,探究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珍珠岩表面孔隙随粒径的减小,孔隙数量减少,且孔径也减小,小粒径(<50μm)珍珠岩不具有孔隙;通过不同温度下珍珠岩持水量测定,表明大粒径(1~3 mm)与中粒径(50~200μm)珍珠岩在常温下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和保水性,中粒径珍珠岩在3个处理中吸水量最大,保水性最好;通过盆栽试验,发现大粒径与小粒径珍珠岩能促进土壤水分的蒸发,减少土壤水分,中粒径珍珠岩在土壤中具有一定的保水性;通过水分入渗试验,发现大粒径与中粒径珍珠岩能促进土壤水分入渗,土壤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随着珍珠岩粒径增大而减小,Horton公式拟合更适合本试验的入渗模型。【结论】不同粒径的珍珠岩对土壤水分运移影响不同。大粒径珍珠岩具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水分散失的作用;中粒径珍珠岩能良好地协调土壤水气状况,促进土壤水分入渗,并且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小粒径珍珠岩会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不宜作为土壤添加基质。

关键词:珍珠岩;土壤水分运移;土壤孔隙

0 引言

珍珠岩是一种酸性火山玻璃质熔岩,在高温下体积能够迅速膨胀高达数十倍,从而形成多孔状的膨胀珍珠岩[1]。我国的珍珠岩资源丰富,截止到2015年底,已探明的储量为3.9×108 t左右[2]。我国使用的珍珠岩主要局限于20~60目之间的矿砂,并且广泛应用于建筑、石油、化工等工程方面[3],其余粉矿会作为尾矿丢弃,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污染矿区的周边环境[4]。因此,综合开发利用珍珠岩是我国珍珠岩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环境材料是具有最大使用功能、最低环境负荷的人类所需材料,包括改造的现有传统材料和新开发的环境材料,其最大特征是具有功能性、环保性和经济性[5-6]。珍珠岩作为一种环境材料,在建筑和化学工业中应用广泛[7]。珍珠岩在园艺上非常重要,可作为无土栽培介质和盆栽混合物[8]。基质培养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要,如岩棉在西北欧很常见,而珍珠岩在南欧有大量的使用[9]。珍珠岩具有无数不规则的密闭气孔,蜂窝状结构很发达,具有吸附性、吸水性、疏松性、透气性、保墒性、贮存(肥、水)性和无菌性等综合优良特性[10],所以珍珠岩在土壤改良与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的应用正在扩大,这对珍珠岩来说是一个增长的领域[11-12]。如东北将膨胀珍珠岩废料微粉应用到大田作物方面;云南省烟草生产基地用珍珠岩施肥烟叶而取代进口化肥;河南省将其施用于花生、红挤等根茎作物等[13]。房超等[14]选用泥炭土、珍珠岩、蛭石改良剂混配进行麦草种植,试验表明珍珠岩能够改善赤泥基质的物理机械结构。王啸宇等[15]对10种屋顶绿化栽培基质材料的筛选与组合,发现珍珠岩具有较快的吸水速率。胡雨彤等[16]研究表明,添加60%珍珠岩可改善污泥的通透性差和盐分高等问题,进而影响污泥理性状来改善孔雀草生长,对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Naddaf等[17]研究表明,堆肥猪粪与珍珠岩质量比按1∶1混合后,增加了实际含水率并降低了实际空气量。以上研究表明,珍珠岩能够很好地调节土壤水气,在农业保水防涝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但珍珠岩粒径大小对调节土壤或基质水气的变化特征鲜有报道。

基于此,通过观察珍珠岩表面结构、探究其吸失水性质及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旨在说明不同粒径的珍珠岩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为选用珍珠岩粒径及其协调土壤水气平衡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珍珠岩由太原理工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提供,原产地为河南信阳,主要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SiO2,72.93%;Fe2O3,0.53%;Al2O3,12.9%;FeO,0.18%;MgO,0.16%;CaO,0.76%;K2O,5.30%;MnO,0.06%;Na2O,2.57%;烧失量,4.97%[18]

土壤采自山西省太谷县侯城乡荒地(0~20 cm),为石灰性褐土,pH值为8.1,碱解氮质量分数为51.0 mg/kg,速效磷质量分数为6.5 mg/kg,速效钾质量分数为86.8 mg/kg,含水率为8.14%,孔隙度为50.93%。此土壤经风干后过2 mm筛,备用。

1.2 试验方法

1.2.1 珍珠岩的扫描电镜分析

珍珠岩经过超声清洗、干燥后,用导电胶固定在样品台上,经真空喷金后,放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选取清晰图片,拍片保存。

1.2.2 珍珠岩的保水性能测定

将一定质量(记为m1)的珍珠岩,大粒径、中粒径、小粒径的处理分别记为B、M、L,使其各自吸水达到饱和,然后分别在30℃与50℃下静置,每隔0.5 h称质量(记为m2),按珍珠岩的保水率B[19]计算式为:

1.2.3 盆栽试验

试验于2017年10月在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实验室内进行。表1所示为各试验处理设置及基本物理性质,各处理3次重复。试验选用聚乙烯盆,每盆下放置1个底盘,每盆种饱满的小麦种子30粒。从底盘中浇水,第1天每盆浇水400 mL,每天每盆浇水50 mL,各盆随机排列并定期移换位置,常规管理。待出苗3 d后间苗至20株,停止浇水,然后每隔5 d采样,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率[20]

表1 各处理设置及基本物理性质

处理CK1 B1 M1 L1干土质量/kg 1 1 1 1珍珠岩0 g 10 g大粒径10 g中粒径10 g小粒径体积质量/(g·cm-3)1.37 1.30 1.36 1.48总孔隙度/%47.25 50.00 47.69 43.14

1.2.4 土壤水分入渗试验

2017年10 月在室内采用一维垂直定水头法测定珍珠岩混合土壤入渗过程,试验用内径10 cm,高50 cm,厚0.8 cm的有机玻璃柱,其底部均匀分布多个半径为2 mm的细孔。在土柱底部装5 cm半径为0.6 mm的玻璃珠并在其上层铺薄层纱布以防止土粒落入。试验使用内径为19 cm,高为45 cm的圆柱体马氏瓶供水,所有处理的供水水头控制在5 cm。

各处理土壤与盆栽试验相同,然后将处理好的土壤分4层装入土柱中,每层高10 cm,将层间打毛,防止分层。添加大粒径珍珠岩的处理为B2,中粒径为M2,小粒径为L2,以不加珍珠岩为对照CK2,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共进行12次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记录马氏瓶水位高度和湿润锋进程,在前5 min内,每隔1 min记录1次;5~70 min内,每隔5 min记录1次;70 min以后每隔10 min记录1次;直至湿润锋运移到土柱底部为止。

1.2.5入渗模型

采用Horton、Philip、kostiakov入渗模型[21]对入渗结果进行拟合,并对3种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

Horton模型:

式中:ft为入渗速率(mm/min);t为入渗时间(min);f0为初始入渗速率(mm/min);fc为稳定入渗速率(mm/min);k为模型参数。

Philip模型:

式中:ft为入渗速率(mm/min);t为入渗时间(min);a为稳定入渗速率(mm/min);s为模型参数。

Kostiakov模型:

式中:ft为入渗速率(mm/min);t为入渗时间(min);ab为模型参数。

1.2.6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利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方程拟合,采用LSD法检验处理间差异显著性,设定α=0.05为显著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粒径珍珠岩的扫描电镜图像

图1为珍珠岩表面扫描电镜图像,由图1可以看出,不同粒径珍珠岩的孔隙状况不同。图1(a)为大粒径珍珠岩,粒径为1~3 mm,呈蜂窝状,表面存在着大量的开口孔隙,孔隙直径范围为30~100μm。图1(b)为中粒径珍珠岩,粒径为50~200μm,是不含孔隙的碎屑与具有孔隙结构的小颗粒的混合物,小颗粒的孔隙直径范围为1~10μm。图1(c)为小粒径珍珠岩,粒径小于50μm,呈碎屑状,不具有孔隙结构。

图1 珍珠岩扫描电镜图像

大粒径的珍珠岩经过机械破碎形成中粒径的珍珠岩,在这个过程中,大粒径的珍珠岩表面的许多大孔隙因为壁较薄,会因为敲打而破碎成不含孔隙结构的碎片状珍珠岩,而内部较小的孔隙周围有较厚的壁,易被保留下来形成小颗粒珍珠岩,所以扫描电镜下的中粒径珍珠岩颗粒的表面孔隙间隔较大,孔隙较大粒径更小。经过磨碎形成的珍珠岩粉,即形成的小颗粒珍珠岩,孔隙结构完全被破坏,形成了碎片状的珍珠岩。王怡等[1]对大粒径珍珠岩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且观察结果与本研究一致,但鲜有人对更小粒径的珍珠岩进行研究。3种粒径的珍珠岩代表着3种不同状态:大粒径为结构完整型,中粒径为部分结构完整型,小粒径为结构完全破坏型。

2.2 不同温度对珍珠岩保水性的影响

珍珠岩在不同温度下的持水状况如图2所示,大粒径(B)、中粒径(M)与小粒径(L)珍珠岩的最大吸水率分别为406.33%、432.05%、257%,这说明珍珠岩具有吸水性,吸水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中粒径、大粒径、小粒径。如图2(a)可知,在30℃下,3种粒径的珍珠岩前期失水速率都较快,后期速率变慢,4.5 h后,小粒径的珍珠岩基本完全失水;6 h后,大粒径与中粒径的珍珠岩水分散失缓慢;8 h时大粒径的持水率为140.78%,中粒径为163.23%,说明在常温下,大粒径与中粒径珍珠岩都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如图2(b)可知,50℃下,7 h后大粒径与小粒径的珍珠岩基本完全失水,而中粒径还保持着较少的水分,为32.12%,这说明高温下,珍珠岩对水分的保持能力不强。

中粒径珍珠岩最大吸水量最高,这不仅因为中粒径珍珠岩部分颗粒有较小的孔隙,还因为珍珠岩粒径变小,颗粒之间的接触角减小,从而形成更小的孔隙,小孔隙对水分的吸持能力较强;而大粒径的珍珠岩,颗粒之间形成的孔隙很大,对水分吸持能力较小;小粒径珍珠岩颗粒自身不带有孔隙,所以吸水量最小。30℃下,大粒径与中粒径的珍珠岩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这是由于珍珠岩内部的三维网络结构将部分水分存于其中,这与石燕军等[22]制备的保水材料研究结果相似;而50℃下,3种粒径的珍珠岩在7 h后基本完全失水,这可能是因为高温下水分容易蒸发,这也能说明珍珠岩主要靠孔隙吸持水分。

图2 不同温度下珍珠岩持水率

2.3 珍珠岩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土壤改良剂能改善土壤水分状况[23],珍珠岩常用于改良土壤结构,对土壤水分影响也较大。由图3可知,在盆栽试验中,相同处理停止浇水后的第5天、第10天、第15天测定的土壤含水率,差异均显著(p<0.05),随着天数的增多,土壤含水率显著降低。第5天,以M1处理(中粒径)含水率最高,其值为26.89%,但测定的含水率与CK1差异不显著,说明添加中粒径的珍珠岩对土壤水分有一定的保蓄能力;B1处理和L1处理的含水率分别为20.53%、23.57%,都低于CK1,其中B1处理与CK1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大粒径与小粒径的珍珠岩能促进土壤水分的蒸发,减少土壤含水率。第10天与第15天各处理的含水率趋势与第5天的相似。总的来说,不同粒径珍珠岩对土壤水分影响较大,过大和过小的粒径都会增加土壤水分的散失,不利于保水,而中粒径的珍珠岩具有一定的保水效果。大粒径与中粒径的珍珠岩具有较强的吸水性,且具有较好的保水性,但在供水量一定时,添加大粒径珍珠岩的土壤水分散失更快,这可能是由于大粒径珍珠岩密度小,本身具有大量的大孔隙,它能减小土壤体积质量,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加快土壤水分蒸发[24],这与胡雨彤等[16]利用珍珠岩作为污泥透气性调节材料,发现添加珍珠岩能改善污泥透气性差的问题的研究结果相似。中粒径的珍珠岩粒径为50~200μm,对土壤结构影响不大,而自身孔隙大小为1~10μm,处于土壤毛管孔隙范围,保水能力较强[16]。小粒径珍珠岩颗粒微小且不带孔隙,不具有保水性且在土壤中会填充土壤的大孔隙,总孔隙度减小,由于毛管现象,下土层土壤水分不断向上移动而蒸发,加快土壤水分损失。在早期的报告[25]中称珍珠岩添加到黏土中可以疏松土壤,促进土壤水分的蒸发,添加到沙土中可以起到保水保墒的作用,这与本研究结果不符,可能是因为珍珠岩在土壤中对水分的影响还与珍珠岩粒径有关。珍珠岩粒径大小是影响土壤水分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中,应该基于不同目的选择适宜粒径的珍珠岩。

2.4 珍珠岩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2.4.1 珍珠岩对土壤累积入渗量的影响

图3 施入不同粒径珍珠岩的土壤含水率

图4 施入不同粒径珍珠岩的土壤累积入渗量

不同粒径珍珠岩土壤累积入渗量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相同比例的施入量,不同粒径的珍珠岩对土壤累积入渗量的影响较为明显。相同时间内,B2处理与M2处理的累积入渗量明显高于CK2,而L2处理(小粒径)低于CK2,以80 min的累积入渗量为例,CK2、B2、M2、L2处理的累积入渗量分别为5.22、5.67、6.69、4.15 cm。这表明施入大粒径与中粒径的珍珠岩能增加土壤水分入渗量,以中粒径促进效果更明显,而小粒径的珍珠岩会明显抑制土壤水分入渗量。

添加大粒径与中粒径的土柱,土壤累积入渗量增多,这是因为加入珍珠岩,使土壤孔隙度增加,水分通量增加。而添加大粒径珍珠岩的土柱累积入渗量低于中粒径的,这可能是因为大粒径会阻断毛管孔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水流向下流动,但其表面有许多的大孔隙,会增加土壤孔隙度,土体的容水量并不会减小,所以比CK2累积入渗量更大。小粒径的珍珠岩颗粒微小且不带孔隙,添加在土壤中,会填充土壤孔隙,使土壤孔隙度减小,所以表现为累积入渗量最低,这与何利昌等[26]添加细颗粒物质能抑制土壤水分入渗的研究结果相似。

2.4.2 珍珠岩对土壤湿润锋的影响

湿润锋是湿润区的最前断面,该指标对于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如水分入渗过浅则不能满足作物需求,入渗过深则导致渗漏损失[27]。由图5可知,相同时间内,M2处理的湿润锋深度最大,B2处理要低于CK2,但差异不明显,L2处理显著低于CK2。在100 min时,CK2、B2、M2、L2处理的湿润锋深度分别为18.72、17.86、21.31、13.70 cm,这说明添加中粒径的珍珠岩能加快土壤湿润锋推进,增加土壤水分入渗深度,而小粒径的珍珠岩显著减慢湿润锋的推进速率,减少土壤水分入渗深度,大粒径珍珠岩对土壤湿润锋的影响不明显。湿润锋推移的速度反映了土壤中水分运动的快慢,添加大粒径与中粒径珍珠岩促进了湿润锋运移,这是因为它们改善了土壤颗粒的级配,使得孔隙分布良好,珍珠岩自身带有孔隙,使得水吸力增大,因而水分运动较快,小粒径的珍珠岩会填充土壤孔隙,孔隙减少,从而使湿润锋推移速率减小,这与胡传旺等[28]研究的南方典型土壤水力特征相似。

2.4.3 珍珠岩粒径对入渗模型参数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研究添加不同粒径珍珠岩土壤的入渗过程,选用Horton、Philip、kostiakov模型对其土壤入渗过程进行拟合,各模型参数见表2。Horton模型中,k可以反映入渗曲线斜率,k值越大,瞬时入渗率衰减越快。由表2可知,添加3种粒径的珍珠岩中,以中粒径的k值最大,小粒径与大粒径的k值较小,这说明随着粒径的变化,瞬时入渗率衰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这与詹振芝等[29]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一定程度上,Philip模型参数s可以反映初始入渗率的大小,数据中反映的情况与其他2个模型相同,都是以添加中粒径珍珠岩的处理最大,表明中粒径的珍珠岩能促进土壤入渗。kostiakov模型中的a值与Horton方程中的k值物理意义相似,变化规律也同Horton方程中的k值相同。R2是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其值越大表明拟合效果越好。Horton方程拟合的R2值在0.774~0.953之间,平均值为0.887;Philip方程拟合的R2值在0.705~0.859之间,平均值为0.793;kostiakov方程拟合的R2值在0.707~0.906之间,平均值为0.821,说明Horton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更适合本试验的入渗模型。

图5 施入不同粒径珍珠岩的土壤湿润锋深度

表2 不同粒径珍珠岩处理下的土壤水分入渗模型参数

不同粒径珍珠岩处理CK2 B2 M2 L2 Horton模型f0 5.04 7.42 12.64 7.31 k 0.40 0.66 0.78 0.61 R2 0.774 0.899 0.921 0.953 Philip模型S 6.85 7.05 10.43 7.56 R2 0.705 0.808 0.801 0.859 Kostiakov模型a 3.37 3.73 5.60 3.96 b 0.52 0.56 0.68 0.72 R2 0.707 0.823 0.849 0.906

有研究表明将珍珠岩施入土壤,可以防止土壤水分流失,提高土壤保墒能力[30-31],这与本研究不太一致,本研究发现,不同粒径珍珠岩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不同,大粒径的珍珠岩用于多水分的土壤中,可以起到疏松土壤,增加大孔隙数量,能有效促进土壤水分蒸发,增进土壤水分下渗;较小粒径的珍珠岩对土体结构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并且具有一定的保水渗水能力,所以在干旱地区具有应用价值,尤其作为盆栽基质时,可以减少浇水量,节约水资源。而房超等[14]、胡雨彤等[16]、刘宪辉[24]在利用珍珠岩改良土壤的研究中未对珍珠岩粒径进行表述,本研究发现,孔隙结构完全遭到破坏的小颗粒珍珠岩并不适合作为土壤改良剂,因为它无论对土壤水分还是结构都有不良影响,因此,在选择利用珍珠岩时,应该综合考虑珍珠岩的特性,基于不同目的选用合适粒径的珍珠岩。

3 结论

1)不同粒径大小的珍珠岩孔隙状况不同,粒径越大,表面孔隙越大,孔隙数量也越多。

2)大粒径与中粒径的珍珠岩具有能吸收自身质量4倍多的水分,在常温下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

3)大粒径(1~3 mm)珍珠岩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加快土壤水分的散失;中粒径(50~200μm)珍珠岩能协调土壤通气状况,并且能增加土壤有效孔隙,具有一定的保水性;小粒径(<50μm)珍珠岩会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会减小孔隙度,不利于土壤的保水。

4)大粒径与中粒径珍珠岩可以促进土壤水分入渗,使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增加,相比而言,中粒径(50~200μm)珍珠岩的促进效果最好。对比3种入渗模型,Horton方程更适何模拟不同粒径珍珠岩的土壤的入渗过程,适合添加不同粒径珍珠岩的土壤入渗模型。

参考文献:

[1]王怡,彭党聪.珍珠岩生物载体开发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5,34(12):7-8.

[2]杜鹏.我国珍珠岩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6(4):6-8.

[3]倪文.矿物材料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余晟.珍珠岩微粉的综合应用综述[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7):96-97.

[5]马妍,刘振海,刘陆涵,等.三种环境材料复合对土壤水肥保持同步增效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36(12):2 471-2 478.

[6]黄占斌,孙在金.环境材料在农业生产及其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88-95.

[7]ALKAN M,DOĞAN M.Surface titrations of perlite suspensions.[J].Journal of Colloid&Interface Science,1998,207(1):90-96.

[8]GRILLAS S,LUCAS M,BARDOPOULOU E,et al.Perlite based soilless culture systems:current commercial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s[J].Acta Horticulturae,2001,548(548):105-114.

[9]VAN OS E A.New developments in recirculation systems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for greenhouse crops[J].Journal of Postgraduate Medicine,2000,33(1):35-36.

[10]郭东京,赵风芝.极富发展前景的珍珠岩粉[J].适用技术与发展,1991(4):4-6.

[11]DAZA A,SANTAMARÍA C,RODRÍGUEZNAVARRO D N,et al.Perlite as a carrier for bacterial inoculants.[J].Soil Biology&Biochemistry,2000,32(4):567-572.

[12]HOMOLKA L,LISÁL,EICHLEROVÁI,et al.Cryopreservation of basidiomycete strains using perlite[J].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2001,47(3):307-313.

[13]郭东京,赵凤芝.膨胀珍珠岩在农业中的应用[J].中国建材,1991(7):24-28.

[14]房超,李金鑫,余鹏,等.基于泥炭土、蛭石和珍珠岩的混配对赤泥土壤化改良的试验研究[J].山东化工,2017,46(6):146-148.

[15]王啸宇,郑思俊,张青萍,等.屋顶绿化适用栽培基质材料保水特性比较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32(5):257-262.

[16]胡雨彤,时连辉,刘登民,等.不同比例珍珠岩对污泥堆肥理化性状与孔雀草生长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7):1 949-1 954.

[17]NADDAF O A,LIVIERATOS I,STAMATAKIS A,et al.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ted pig manure,perlite,and mixtures of them,and their im pact on cucumber grown on bags[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1,129(1):135-141.

[18]刘鹏,刘红燕.信阳上天梯珍珠岩膨胀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非金属矿,2008,31(5):23-25.

[19]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0]熊顺贵.基础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21]闫东锋,杨喜田.豫南山区典型林地土壤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9(6):43-50.

[22]石燕军,朱丽珺,张金池,等.复合型保水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1(5):114-120.

[23]刘慧军,刘景辉,徐胜涛,等.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水分及燕麦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2,31(3):125-128.

[24]刘宪辉.膨胀珍珠岩改良蔬菜大棚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J].现代农业,2010(11):25.

[25]佚名.国外在农业上应用膨胀珍珠岩的效果[J].今日科技,1977(1):21.

[26]何利昌,樊贵盛,吉晋兰.细颗粒物质潜入土壤对入渗的影响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5,34(2):102-104.

[27]吴军虎,张铁钢,赵伟,等.容重对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3,27(3):63-67.

[28]胡传旺,王辉,刘常,等.南方典型土壤水力特征差异性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7,31(2):97-102.

[29]詹振芝,黄炎和,蒋芳市,等.砾石含量及粒径对崩岗崩积体渗透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31(3):85-90.

[30]于阳辉,李永霞,张俊红,等.非金属矿物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5(1):37-39.

[31]崔春龙,高德政,冯启明,等.非金属矿在农牧业中的应用及二十一世纪对策[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1999(2):41-46.

Water Movement in Soil Amended with Perlite Particles of Different Sizes

ZHANG Naiyu1,YAN Shuangdui1*,REN Qian1,WANG Chunmei1,LIU Lijun2
(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030801,China;2.Shanxi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Taiyuan 03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lucidate the effect of amending soil with perlite particles of different sizes on water movement in the soil.【Method】We examined three particle sizes ranging from 50μm to 3 mm,and their surface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Water movement in the soil amended with these particles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by measuring water retention and movement in it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using pot experiments.【Result】SEM revealed that the pore size on the surface of the perlite particles increased with particle size while decreased as the number of pores increased.SEM did not identified any pore for particles<50μm.Soil amended with large(1~3 mm)and medium particles(50~200μm)was able to adsorb water at room temperature,with the medium-size particles most effective in retaining water.It was found that amendment with large and small perlite particles enhanced evaporation thereby reducing soil moisture.Water infiltration test showed that large and medium perlite particles promoted water infiltration and the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and the wetting front advancing decreased as the perlite particle size increased.The infiltration process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Horton formula.【Conclusion】Water infiltration depended on pearlite particle sizes and soil amended with large perlite particles increased soil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to conduct water.Medium particles improved water retention and permeability,while small particles had detrimental impact on soil and should not be used to amend soil.

Key words:perlite particles;soil water movement;soil amendment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522/j.cnki.ggps.20180207

张乃于,闫双堆,任倩,等.珍珠岩粒径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9,38(2):22-28.

文章编号:1672-3317(2019)02-0022-07

收稿日期:2018-04-05

基金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01D102057);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MH2015-07)

作者简介:张乃于(1994-),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作物土壤互作调控研究。E-mail:1280459295@qq.com

通信作者:闫双堆(1976-),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作物土壤互作调控研究。E-mail:ysdllj@126.com

责任编辑:赵宇龙